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影报道华信配资
“继去年主创主演的川剧大幕戏《玉簪记》之后,今年主创主演的第二部大幕戏《彩楼记》已于9月7日、8日晚与蓉城的广大观众见面了。这也是我荣休后的第一部大戏作品,希望能为中国川剧的传承传播做点小小贡献。”9月9日,川剧名家肖德美(本名肖得美)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。前一天晚上,由他和虞佳领衔主演的川剧大幕戏《彩楼记》,作为四川省川剧汇演剧目,在成都锦江剧场进行了第二次展演。
虞佳饰演刘翠屏
这部30余年未在四川演出过的经典全本大戏,如今以“老戏新唱”的姿态重回舞台——90岁高龄著名画家邱笑秋亲笔题写剧名华信配资,两位梅花奖演员肖德美、虞佳挑大梁演绎经典角色,更有地方剧团德阳市铜锣川剧院(德阳市川剧团)主动求变,携手四川省戏曲名家肖得美工作室,让这部“川剧八大记”之一的佳作再次与观众见面,让观众“耳目一新”的同时,也为川剧传承注入新活力。
作为复排的核心推动者,年过六旬的肖德美不仅肩负着传承经典的使命,更以“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”的责任感挑战剧中“穷酸落魄”的小生“吕蒙正”。他告诉封面新闻记者,川剧《彩楼记》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轰动全国,被京剧、昆曲、越剧等多剧种移植。然而,因种种原因30余年未在四川上演全本,“连业内不少人都没见过大戏,必须为青年学子留下范本。”
演出照
为演好角色,他翻遍台词典故,每日坚持内外功练习,力求通过“手眼身法步”刻画“吕蒙正”从困顿到高中状元的成长过程。他也希望通过剧目传递传统美德与人生志气。剧中吕蒙正从困顿到考取状元的成长华信配资,以及夫妻间相濡以沫的情感,对当代年轻人亦有现实意义,“比如夫妻间的理解与支持,正是当下很多人需要的精神共鸣”。
虞佳也向封面新闻记者分享了她对角色的理解。在她看来,“刘翠屏”放弃千金生活,追随“吕蒙正”过寒窑苦日子,是“吕蒙正”的“才华潜力”让她忽略当时的经济困境,凭借对未来的憧憬和对“吕蒙正”的信任,坚定地陪伴其共渡难关。当被问及如果身边有类似“刘翠屏”这样的朋友会如何建议时,虞佳坦言:“每个人的选择都应该基于自身的体会与感受,旁人可以适当提醒,但最终决定权仍在个人。”
剧照
谈及《彩楼记》的现实意义,“不放弃、坚持、坚守”是虞佳的答案。“无论是家庭生活、工作事业,还是学习成长,只要坚守初心、坚持不懈努力,最终都能收获一份满意的答卷。”
采访中,肖德美还特别强调,此次复排并非简单复刻,而是“守正创新”的探索——他和著名川剧导演、该剧艺术总监、剧本整理陈国礼耗时近两年研究版本,将原3小时剧目压缩至2小时,剔除拖沓情节、优化音乐唱腔,让经典更适配当代观众节奏。而舞台设计则以简洁写意为主,突出演员表演,既保留川剧韵味,又显现代审美。而邱笑秋先生亲笔题写的“彩楼记”剧名,笔墨苍劲有力,更为这部经典增添了文化厚重感。
肖德美饰演吕蒙正
“我们不搞颠覆,而是‘守正’前提下的‘创新’。”肖德美表示,所有调整都围绕“留住观众”展开,既让老戏迷看到熟悉的川剧韵味,也让年轻观众从传统文化中找到共鸣,“传统戏的生命力,就在于能不断适应时代审美”。接下来,他计划排练青春版《彩楼记》,让年轻演员在舞台上传承、展示川剧经典的魅力。
部分图据受访者华信配资
诚利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